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

為時事發聲的夕爺


人稱「夕爺」的著名填詞人林夕先生,於蘋果日報設有「常言道」專欄,當中除了談風月,亦有就時事發表意見。近日,他於其專欄中呼籲社會中沉默的人,應該為了自己和香港而發聲,此文章一出,立即引起不少迴響。其實一直以來,夕爺和不少詞人都有透過歌詞去表達自己對身邊的人與事的看法,並不是獨沽一味的談情說愛,風花說月。

要數夕爺早期最為人記得,與時事有關的歌詞,應數《皇后大道東》,當時香港人對九七的到臨感到徬徨,不知香港回歸後會有甚麼樣的改變:「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/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/照買照賣樓花處處有單位/但是旺角可能要換換名字」,回歸十多年,旺角雖然仍叫旺角,但香港有甚麼樣的改變,相信各位亦有目共睹。

2003年,香港回歸後的第七年,也是香港人不能忘記的一年,《新聞女郎》表面借新聞女主播的前度男友看她報新聞,其實是表達對當年不同新聞的看法:「誰又無辜/死於沙士/可以怎咬字/提及那七一/維園的足跡逐寸鋪/明白你強忍的笑容/為現場驕傲/懷念殞落巨星但願未提到/彷彿你也想哭訴」,究竟夕爺對七一、沙士及其他新聞有何看法,相信憑上述的歌詞已可知曉。

天水圍,被標籤為「悲情城市」的地方,《天水.圍城》所說的卻不像只指天水圍的住民,反而是今時今日的香港人:「誰策劃這寸地尺土/人擠逼中便容易退步/他/親身真正感到/尺地寸金/人便會無餘地平和獨舞/要見步行步」,現今香港人口愈來愈多,樓價屢創新高,名乎其實的尺地寸金,而香港人的前路,仿佛真的只可見步行步。

流行曲始終是一種商品,因此談論政治的歌曲始終屬於少數。可幸,好的歌詞有很多的解讀空間,如《六月飛霜》、《斯德哥爾摩情人》、《你們的幸福》等歌,已有不少人為這些夕爺的作品想出和香港政局有關係的解讀。

其實從筆者以前的幾篇文章中已可看出,香港流行曲的內容即使如何以愛情掛帥或作主打,總有不少詞人以不同的題材入詞,問題是唱片公司或其他媒體有沒有興趣推廣,聽眾有沒有細心留意。古時文人酬唱,都會寫了下不少風花雪月的詩詞,但能夠流傳至今,為人所讚頌的總是言之有物的作品,如漢樂府、唐的詩史杜甫、元白的新樂府等,而現在,我們亦慶幸有不同的詞人繼續為時代發聲。只是,當詞人發聲後,身為聽眾的我們是否就只聽不言?或者更甚者,坐視不理?

始終,政治,是眾人之事。沉默,可以是一種表態,但也有機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所騎刧。無論你是滿意或不滿政府,都應該盡你方法去發聲,正如夕爺所言。因為這裡是香港,是我們的家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