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

書卷百味:林佩芬的《努爾哈赤》




之前才看畢《張居正》,接下來便看林佩芬的《努爾哈赤》,雖然這兩本書的作者不同,風格亦不同,但讀起來卻像看著一個系列般,或許,歷史雖在不同時代,不同人的詮釋下有所差異,但當中的連貫性卻不受影響。


林佩芬描寫的人物主要分為三類,後金的建國者們,當中以努爾哈赤為主;明朝的敗壞者們,如萬曆皇帝和魏忠賢;以及一眾明朝的捍衛者,則是東林中人和袁崇煥他們。第一類人,他們是在危難中仍不願放棄的創造者,在命運的幫助下,加上他們的機智英勇,終於令一個細小部落變成一個大帝國。第二類人中,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萬曆皇帝。記得《張居正》中他是一位年少有為的皇帝,而在《努爾哈赤》中他雖不理政事,但終其一朝,竟無一內閣或一宦官能專權,他的駕馭技術實在不能不令人佩服。可惜的是,能者無心,苦的依舊是百姓。

不過,最令我感到百味雜陳的,卻是那班東林中人。

一班有志為國效力的人,雖有德行,卻無能力。他們雖是可敬,但同時可惡。為了捍衛傳統文化,他們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;為了老祖宗所訂下的道德標準,他們不能容忍別人丁點錯誤,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,而是二元化的分為君子和小人,最終朝中對立愈來愈激烈,雙方鬥爭下去,最終善類既去,能者亦清,大明皇朝亦不能不倒下了。

看著一班有熱誠的學者及年青人,相繼為民生而倒下,但他們在世所施行,卻又於事無補,實在令人不能不喟然而歎。我知道,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去評論他們實在過於苛刻,生於那時代,一直受儒家及八股文思想所影響本身就是無可厚非。但東林書院既是要為家事國事天下事而事事關心,最終卻只淪為口號一堆,即使風聲雨聲讀書聲亦聲聲入耳,又有何用?

我不自禁的想到現在的香港,在上者一代不如一代,立法會的泛民派又無可避免的互有衝突,未能團結,縱使知道當中有為民請命者,仍力有不逮。於是我便想,到了普選之時,即使我們成功選到泛民的人做特首,他們又能否有能力管理好香港?香港前路,怎麼看都像找不到美景,只覺仿如晚明般只會繼續百病叢生。我們這一代,政治意識愈來愈高,但只有關心尚不足夠,發聲亦不足夠,只有預備政綱及一連串的計劃,得到市民的支持,才能有一線生機,才能在真正的民意基礎上去務實行事!而不是建立一個空中樓閣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